戊戌上灯日
2018-02-28 21:39:08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戊戌上灯日


小镇早上到处是一片天地炮声,中午也是一片天地炮声,到了晚上还是一片天地炮声,整个一天都是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象里浸润,随着阵阵鞭炮的映衬,人们似乎在节奏与韵律间徜徉。我在菜田里锄草时,忽然想起今天是个什么日子,如果是在前年,我就在晚上到百盛广场去观灯,我以为今天就是所谓元宵节呢,回来一查才晓得,才正月十三。正月十三也有说法的,叫“十三上灯,十八落灯”。还有“上灯圆子落灯面”的说法,按道理今天要吃糯米圆子的呀,可是我们也不太重视了,我相信早上就放鞭炮的人家一定是这样上规矩的。

东风鼓浪桥墩响,凫鸟惊起带水飞,我凑合成这两句话,用来形容锄草的环境和感受。水与桥,树与岸,菜与人,多云的天与云隙的光,一切于我都显得那么入心,那么畅快,边听耳机,边发出禁不住的一笑。石国鹏先生的历史课让我获知历史研究的成果,那叫了多年的“司母戊方鼎”改叫“后母戊方鼎”了,前天看到网上写成这样,我还以为码字出了问题,哪知晓就是应当这样写。“司”与“后”,在书写时掉转身不就是差不多呀。这样也好解释:后者,王也。为纪念国王的母亲去世而造鼎。有道理!好多晦涩的东西,到了有心研究的人眼里,有时灵感一上来,答案就出来了。就像英语的中国,读如“吃烟啦”,不就是“吃烟啦”?可是工具书上却解释为“瓷器”,说是唐代的瓷器工业很发达,一直传到西方,就以瓷器称国名,我有点怀疑。语言学告诉我们,古代造字法,有模其音一说。如鸡,就是由其叫声而名;牛,模其声名;羊,也是模其声。为什么中国不能从中国人礼貌待客的语言中模其声?中国一直到现在,即使自己不抽烟也要准备着一包烟。过去人们见面就递烟,如果身上不顺便就要招呼:对不起呀,没烟你抽。听石先生讲,我就联想起来。

过去读初中时觉得历史没兴趣学,现在越来越觉得是真学问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